(新時代新制造,央視《財經對話》,2017年12月17日)
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經濟現象可以和工業化相提并論。工業化的歷史雖然只有二三百年,但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大大超過以往各個時代的總和。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主導力量,是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質保障,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中國工業化發展更是令世界驚嘆:僅用短短幾十年時間就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歷程,建成了體系完整、產能巨大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2008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規模超過了日本、德國、美國,到2017年年底用了近10年的時間,已分別是他們的兩倍以上,產品自給率達85%以上,成功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高質量工業化,是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我國制造業也是如此,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行業之間發展不均衡、行業內部發展不均衡,大而不強、創新能力總體不強、系統集成能力不強、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等多層次的問題。
存在這些問題并不可怕,恰恰是這些具有階段性的、擁有14億消費者大市場的矛盾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螺旋式發展的強勁動力,推動制造業升級的梯子就是創新,這里講的創新不僅僅是科技創新,還包括管理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等,要對我國制造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充滿信心。
目前,我國制造業還存在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產品結構不合理、自主品牌缺失等問題。
首先是大量低端產品產能嚴重過剩,一些高端產品造不了。高端產業發展不夠,關鍵裝備、核心零部件和基礎軟件等依賴進口和外資企業的現象較為嚴重,80%的大型優質鑄鍛件、90%的高檔數控系統、80%的芯片、許多高端的檢驗檢測設備和高端診療設備以及大量的高檔液壓件、密封件、發動機依靠進口。金屬加工制造領域大部分高端產品被國外壟斷。由于我們的高端發動機、高檔數控系統、液壓氣動系統制造不了,使我們生產的高端產品存在心臟病、神經病、動脈硬化等。許多基礎元器件還受制于人,如高鐵的軸承、制動裝備、高強度螺栓等80%需要進口;相機里的高端感光元器件;我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第一大市場,但工業機器人所需的減速器很大部分向兩家日本廠商購買,伺服電機基本被歐美和日本企業壟斷,國產核心部件在穩定性、壽命、精度、噪音控制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等。
其次是大量面向直接消費者的消費品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生活質量的需求,造不好(實體經濟整體供給質量亟待提升,高品質、個性化、高復雜性、高附加值的產品供給不足,無法有效滿足城鎮化主導的消費轉型升級,造成實體經濟供需失衡)。廚房用品、醫療與醫護設備、男士天天用的手動剃須刀等除了我們基礎技術、基礎工藝落后以外,更多的是我們目前制造業的價值取向和目標市場的問題,由于長期以來我們都依靠成本競爭優勢,瞄準中低端市場,面對消費升級的趨勢,我們制造業企業往往難以滿足,我們在中低端市場靠的是價格優勢,但是中高端所需要的原創設計、品牌、客戶體驗這些優勢在比較多的領域尚不具備。
第三是對眼前和潛在的市場視而不見,對眼前關注的多、對長遠關注的少,缺乏對市場的深入透徹研究和沒有對市場前期投入的勇氣,即使技術門檻和工藝水平要求不是比較苛刻的產品,也沒有去引導、開發、占領市場。如較高水平的健康裝備、養老設備等。
從產品的角度講,總結起來,我們的短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我們的信息及集成控制產品是短板;第二個是我們的高端裝備,尤其是高端動力裝備是短板;第三是我們的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是短板,尤其是高端的基礎材料和基礎元器件是短板。
我們國家是世界上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是產品系列最全的國家,同時也是在全球配置資源最難的國家,因為我們的對手不希望看到我們站起來、強起來,超越他們,但是我想這并不可怕,因為現在已經到了我們這些短板進行群體突破的前夜,需要我們國家和在座的企業家為代表的企業家群體共同努力,集聚力量,突破這個短板。
未來,制造業的發展要面向市場,堅持創新,推進整體技術進步,加快突破若干重要戰略性行業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核心零部件生產,增強系統集成能力、基礎配套能力和標準制定能力。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引導和支持制造業從主要提供產品向既提供產品又提供服務轉變,實現制造業沿著服務化方向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