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跨文化沖突風險及對策,項目管理評論,2016年第4期)
(1)政治風險
由于受我國工業以及相關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影響,我國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所承擔的國際工程承包項目大部分在發展中國家,如非洲、中亞、東南亞等地區的國家;由于這些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規模總量都比較低,我國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所承擔的國際工程承包項目一般對當地的政治、經濟、生態影響比較大。如果由于文化、宗教、習俗等方面的差異,對當地政府、相關政治派別、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了解不夠,與當地政府、相關政治派別溝通不夠,對當地政治生態的平衡關系把握不好,就可能影響到我國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與當地各級政府的關系、與當地各種政治力量的關系,使項目的推進受到巨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波及到兩國關系,影響我國在當地的形象。如近期我國在斯里蘭卡的大型火電站項目、緬甸的大型水電站項目等,都出現了類似問題,給國家和相關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帶來了損失。
(2)安全風險
大型國際工程承包項目的建設,對當地社會各階層,如當地政府、當地部落、當地老百姓等方面,以及當地生態等都可能帶來較大的影響,在政治、經濟、社會矛盾比較復雜的落后國家,如果由于文化的差異、語言和制度的不同,沒有在項目的前期與項目的執行過程中,進行充分溝通,處理好當地社會各方的利益關系,就可能造成當地社會各方對項目建設的不同看法,激化矛盾,甚至對項目建設團隊帶來生命威脅。在非洲的石油工程項目、在南亞的電力項目,我國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都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價。
(3)形象風險
企業形象是企業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方面,已建成大型項目的口碑是企業在市場上獲得新項目的重要基礎,對于我國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而言更是如此。與發達國家的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相比,我國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發展時間較短、建設的工程項目較少、國際市場知名度較低、品牌形象較弱,在國際工程承包的市場競爭中處于相對劣勢地位,我國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在國際市場上獲取的大型國際工程承包項目很多是在我國政府的資金支持下實現的,并不是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真實體現。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文化傳播與西方的文化傳播相比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項目所在國對我國的文化了解不多,對建立在我國文化基礎之上的我國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的企業文化的了解就更少了。因此,在與發達國家的大型國際工程承包商競爭時,我們在企業文化的傳播與溝通上要花更大的力氣,通過企業文化的傳播與溝通,獲得當地社會各階層的認同,為企業在當地的發展、在國際市場的發展積累正面形象。否則,如果自身的企業文化傳播與溝通不夠、對當地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不夠,就可能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引起當地各利益相關方對企業、對項目的不滿,從而影響企業和項目的形象。這使企業不能以良好的形象去迎接市場競爭,往往在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甚至喪失許多大好的市場機會。
(4)項目風險
由于項目團隊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員組成,他們有不同的語言、習俗、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等,來自五湖四海,如果沒有一個大家比較能接受的目標和企業、項目文化,那么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就必然會引發文化沖突。這將影響項目團隊成員之間期望獲得和諧友善的關系,造成團隊成員之間的不信任,使誤會增多、矛盾加深,甚至出現一些非理性的反應,導致組織程序紊亂,信息阻塞,各部門職責不分,企業運轉不靈、反應遲鈍,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有時可能還會帶來新的問題,這將影響項目的進度、質量和效益等目標的實現。
由于受自身能力的局限、當地政策環境的要求、資源和交通等方面條件的限制,在大型國際工程項目的實施建設中,可能要選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伙伴。由于語言、習俗、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等文化差異,使得項目的建設環境更加復雜,如果項目團隊成員缺乏跨國、跨文化交流和管理的知識與技巧,文化之間的差異就會導致誤會和摩擦,影響合作伙伴之間的正常合作,從而影響項目的正常執行。
跨文化沖突在可能產生消極影響的同時,如果引導、管理得當,可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形成跨文化競爭優勢。在大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中,如果能夠在已有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吸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團隊成員的優秀文化因子,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來建設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的主體能夠被大家認同,同時促進由于思維方式不同、行為方式不同產生微觀沖突而帶來的管理、技術、工藝創新,這將使項目建設更加順利、企業發展充滿活力、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